全部產品介紹

油汙染土壤處理

油汙染土壤處理

  • 油汙染土壤處理-欣創公司
  • 可寧衛完工證明書-欣創公司
詳細介紹

油汙染土壤處理|高雄煉油廠整治實績

廠區分佈與面積

區域編號與面積(單位:公頃)
區域編號 面積(公頃)
1-2, 2-2 32.7
3-1, 3-2, 3-3 26.7
4-1, 4-2, 5-1 26.7
4-3, 4-4, 5-2 19.8
5-3, 5-4 28.3
6-1, 6-2, 6-3 27.4
小計 161.6

本廠汙染土方量約 3,291,176 立方公尺,推估處理量約 500 萬公噸。

廠區分佈圖與面積說明
廠區分佈圖及面積說明

背景說明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以下簡稱中油高雄廠)自 79 年起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及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環保局),賡續執行廠區內、外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發現土壤及地下水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以及總石油碳氫化合物(以下簡稱 TPH)等濃度高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並於 93~94 年間公告中油高雄廠全廠區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及控制場址。

為依法管理污染場址,環保局陸續辦理相關監督計畫,包括「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污染後續調查及污染改善監督工作計畫(103~105 年)」、「台塑仁武廠暨中油高煉廠污染後續調查及污染改善監督工作計畫(105~107 年)」及「中油高煉廠褐地活化示範計畫(108~110 年)」,以掌握中油高雄廠污染改善進度與成效。中油高雄廠於 104 年 12 月關廠停止運作並進行設備拆遷作業,目前中油高雄廠的廠內、外共計有 15 處公告污染場址。

為加速推動中油高雄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改善工作,提升市民生活環境、促進都市發展,並配合國家產業政策,活化區域土地,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以下簡稱工務局)與中油公司於 110 年 5 月 13 日簽訂「針對高雄煉油廠場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改善工作行政契約書」(以下簡稱行政契約),依據中油公司提送的「高雄煉油廠工廠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控制計畫暨 2 處土壤污染整治場址整治計畫(定稿本)」(以下簡稱控制暨整治計畫或整治計畫),辦理「加速高雄煉油廠工廠區(不含第三區)污染改善工作委託總顧問技術服務」,以利中油高雄廠工廠區土地順利於 113 年間解除列管。

主要工作目標:規劃污染改善整體方案並彙整場址資訊,評估改善成效及研擬攔截策。整治計畫因應市府後續土地利用藍圖規劃時程安排,將中油高雄廠廠內整治工作期程由過往的共三期 17 年之時程(106~122 年)統一提前至 112 年完成整治,另參考工廠區控制計畫內容,重新規範分區查核目標,針對各分區工程發包完成時限以及各階段需改善完成之總面積或體積進行相關控管。

污染改善工法說明

土壤氣體抽除/空氣曝氣(SVE/AS)

土壤氣體抽除法係為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之土壤油品污染整治技術,針對不飽和層或通氣層(Vadose Zone)土壤中之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均有不錯之成效。此工法利用真空抽氣,使存在於土壤中之污染物產生揮發作用,污染物由固相或液相轉移為氣相,並因抽氣井使污染區土壤產生負壓,使污染物隨土壤氣體往抽氣井方向移動而被抽出,被抽除之土壤氣體可進行回收或經處理後排放。

SVE 結合空氣曝氣法(AS)可將地下水中之污染物以氣提方式吹離地下水,同時提升溶氧量,兼具生物復育效益。場址內規劃密度較高之 SVE 抽氣井,AS 注氣井配合抽氣井分佈設置,並控制注氣量低於鄰近抽氣井抽氣量總和,以避免污染物逸散擴大污染範圍。

現地化學氧化(ISCO)

現地化學氧化處理法(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ISCO)係將氧化劑注入地下環境,使自由基氧化破壞污染物並礦化(Mineralization)。常用氧化劑包含過氧化氫、過錳酸鹽、臭氧、過硫酸鹽等。需評估土壤不均質性、吸附作用與接觸效率等因素,並注意工安(尾氣收集、爆炸性蒸氣、管線腐蝕等)。

土壤清洗

源自採礦選礦原理,藉由顆粒分離將污染物濃度較高之細顆粒土壤與較乾淨之粗顆粒土壤分離,達到污染土方減量;並可配合清洗劑使污染物轉移至液相,後續再以混凝/沉澱/過濾與油水分離等單元處理。

熱脫附(LTTD/HTTD)

加熱受污染土壤至污染物沸點以上,使其揮發後再行處理。依溫度分為低溫(約 300–600°F)與高溫(>600°F,最高至約 1200°F)。依污染規模可選擇離場(ex-situ)或現地(in-situ)方式。

水洗工法處理標準與流程

水洗工法處理標準表
水洗工法處理標準
水洗流程規劃及設備配置圖
水洗流程規劃及設備
處理流程與主要設備
處理流程及設備

水洗流程說明

  1. 進料以砂石卡車(約 15T)倒入進料斗(30M³),下部裝設震動給料機至輸送帶(1M 寬)輸送至洗礦機(Log washer)。
  2. Log washer 將結塊之原料加水充分打散,分離為泥漿和砂石,由螺旋帶出留至震動篩選機(LS2160 二層篩)。
  3. 小於 5mm 的砂隨水由震動篩底層流至泥沙機,經漩流後由漩流器出砂口出來之砂漿導流至中間槽,處理後之廢水流至泥水機,再次將溢流水中之細沙分離出來後留至中間槽。
  4. 中間槽聚集之砂水泵送至沙泥分離槽再次進行清洗。
  5. 沙泥分離槽為確保洗過之細砂若尚含油能確實分離乾淨,設備以自下而上清水反沖洗,使油汙與泥與砂分離;砂以重力沉降至底部,泥及油汙由上部溢流至廢水池。
  6. 沉降至底部之乾淨砂以閥控制流至脫水帶進行一次脫水,再到脫水震動篩脫水(含水率約 15%),以輸送帶堆置。
  7. (原文項次 7 缺漏,保留順序)
  8. 集中至廢水池之廢水,以泵送輸送至廢水處理污泥濃縮池,加藥混凝後,清水回收至清水池;濃縮之污泥先以泵打至污泥儲槽。
  9. 儲存於污泥儲槽之污泥先以低壓進泥泵送至壓濾機,達到約 4 kg/cm² 後自動切換至空氣泵,以壓縮空氣壓送至所需壓力,再以隔膜板逆壓達到預計泥餅含水率(約 20%)後開板下料;泥餅以輸送帶輸送至外部堆置,回收水(濾液)排放至清水池。

現場設備與運作

成果與商務說明

此案採代操作處理的方式承接,所有設備及材料均由我方製作及採購,所有費用成本約 8,000 萬台幣。自 2022 年 5 月中開始進場進行設備安裝及配管配電,同年 7 月初開始進行調試修改,7 月中開始正式進行投產,TPH 標準為 800 ppm,我方處理後的結果均為 200 ppm 以下,業主甚為滿意,且處理量高達 350 T/H(一般油汙染整治設計之處理量僅 50 T/H),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處理量最大之處理場,完全顛覆此業界之眼界。

2023 年 2 月底完成第一階段處理量 62 萬噸 之目標,目前等待第二階段的開展。

污染整治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工廠搬遷後必須將汙染土壤整治達標後才能對場地進行處置,本團隊將提供技術及設備供貴集團爭取承接此類工程,共創雙贏!